朋友在他的《絕對與相對》,又提出「是」一字可產生的問題。奇實自公孫龍白馬非馬以來,關於「是」「非」的語意岐義,已分析過何只千萬次!
科學上,需要嚴防岐義,所以要創造一些符號語言,可算是人類第一套沒有讀音的文字。
「一支筆是文具」:一支筆∈文具;∈表示「其中一個」。
「筆是文具」:筆⊆文具;⊆表示「其中一種」。
「文學創作工具是文具」:文學創作工具=文具;=表示「等如」。
「百無一用是書生」:百無一用(的東西)⊇ 書生;這其實是倒裝寫法,我懷疑「佛教是文學,哲學,科學」本應寫為「文學,哲學,科學皆是佛學」。
「強人是你,能頂天立地」:強人∋ 你;這也是倒裝法。
當然啦,「是」還有其他用法。
「是其是」:第一個「是」意思為「贊成,支持」,第二個「是」意思為「正確的事」;全句為「贊成正確的事」。
當然啦,此乃我極膚淺的分析。很多時候,文學作者故意利用模棱兩可的觀念創作,這也算留白罷!
或者正如我朋友所說,不要時常太執着於正確的意思:世上多數東西都只有「相對正確」,沒有「絕對正確」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