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經濟學的第一假設:在可能的情况下,人會尋求利益極大化。
中文副教授唐方方在《信報》及《財華網》刊出題為『義烏商人決策達致「利潤最優化」』中,提出很多人都沒有嘗試賺到盡,好像與這個假設不符。
是真的不符嗎?
世事的難測,即使消耗心力,機關算盡,自以為勝卷在握,不給對手任何餘地;那知人算不如天算,亦因為逼人太甚,沒有妥協空間,可能一切得不嘗失!俗語所云:「機關算盡太聰明」、「凡事留一線,日後好相見」、「錢不可以賺到盡」,所是這個意思。
食蟻獸不會把所有的蟻吃掉,因為它要保證永遠有蟻食;同樣道理,不要嘗試在這刻把錢賺盡,可能就會永遠有錢賺--換句說話,短期不賺最多的錢,長遠可能賺得更多。
明白這個,即使個人真是自私,真的希望尋求利益極大化,亦會留一點睘轉的餘地。結果,就是好像沒有嘗試賺到盡。
不明白這個,但不懂得如何去計算利益極大化,唯有用最簡單的方法,如文中的義烏商人。結果,亦是沒有嘗試賺到盡。
兩種情況,可能當事人都己經賺到盡,不過我們永遠沒法肯定。
最要命的,是不明白這個,亦不明白自已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計算利益極大化,嘗試去賺到盡。自私加上無知,就是一切災禍(例如污染、濫捕、沙漠化)的根源。
所謂利益極大化,只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假設,用來解釋社會行為。祗有很少的一撮人,真的會身體力行,用極複雜的理論,尋找最大的利潤;而當中亦只有更少的一撮人,可以真的達到心目中的最大利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