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dThis

Share |

Wednesday, June 28, 2017

一篇關於June Huh文章的讀後感

The quanta Magazine今期有篇A Path Less Taken to the Peak of the Math World是關於一位名叫June Huh 的數學家。這是一篇高水準的文章,足以讓我這個喜歡過分解讀的人,有一籃子的感想。

文章大意如下:

「June Huh在美國出生,兩歲時隨父母返回韓國生活。

在小學時一次數學成績不好,令June Huh自覺不是數學料子。他立志成為詩人,認為詩詞對現實的描繪,勝過無謂的邏輯遊戲。

他在中學時寫了很多詩,但從未發表過。事實上,他認清了現實,詩人不能糊口,所以把志向改成科普記者。結果,他進入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時選擇了天文物理。

在大學最後一年,一位Fields Medal得奬人 Heisuke Hironaka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訪問,教授一年代數幾何的特別課。June Huh上了那一門課,並希望Heisuke Hironaka是他作為科普記者的第一個受訪者。

特別課很難,很多數學本科生聽不懂,退出了。June Huh也聽不懂,但既然立志做科普記者,只要稍稍明白概念就足夠。他沒退出,甚至主動接觸Heisuke Hironaka。

結果,Heisuke Hironaka看到June Huh的數學天賦,亦成為了他的數學碩士導師。

Heisuke Hironaka的鼓勵下,June Huh報讀美國的博士課程。但因為不是數學本科生,成績也不算出眾,即使有如此著名的碩士導師撑腰,亦只是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(Urbana-Champaign)接受他的申請。

在唸博士的第一年,June Huh一鳴驚人,他用代數幾何的方法,解決了一個著名組合數學猜想Rota Conjecture的一個特例!

接下來,就是一個數學天才的故事,他與另外兩位天才Eric Katz及Karim Adiprasito合力解決了Rota Conjecture,現在被視為有力問鼎下屆或再下一屆的Fields Medal。順帶一提,Fields Medal只頒發給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。」

讀後感

他小時候立志成為詩人,學人寫詩,卻沒有發表,最後放棄。感覺上不是真的因為詩人不能糊口而放棄,而是長大了發覺以前寫的只是少年強說愁的幼稚詩,不能入大雅之堂,明白不是詩人料子!

他自以為不是數學料子。事實上,他是數學料子,但不是數學考試料子。這種人,給他足夠時間,多難的數學考題都答到滿分,但只給他兩三小時,他便很吃力。他是幸運的,遇到伯樂,大多數同類都給無可奈何的考試抺殺了。

其實,他的數學成績,一直不算差,否則怎可能入讀天文物理!天文物理的數學,可不是說笑的。

在撮要中,只有一句"他用代數幾何的方法,解決了一個著名組合數學猜想Rota Conjecture的一個特例",但其實在文章中,這段文章佔有三分之一。因為,這反映了他的天才與及影响。

所謂隔行如隔山,即使是不同的數學分枝,他們的思考方法及通用語言,都有分別。把兩個數學分枝連起上來,難度非常大,而一旦成功,就會給後來的數學家更多有用的功具。

坐標幾何利用算術來研究幾何,萬有引力理論把天上及地上的現象連在一起,電磁學把電與磁合一。博奕論成為生物學與經濟學的基礎工具。可以說,中國文人口中不清不楚的萬法歸一,正在由科學家一點一滴的完成。

作為天才,他是有一點與別不同。其他天才要麼是數學神童,要麼大學時已鋒忘畢露,好像他大學畢業才半途出家做數學,又真是異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