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dThis

Share |

Tuesday, June 23, 2009

由"制度是活的"到"市場失效"謬誤

昨日明報社論,竟然也出現了『當市場失效,政府就要介入』的論調! 要解釋這個論調有何謬誤,就要由另一個常見謬誤開始。

我們常常說:「制度是死的,但人是活的!」錯,制度是活的,它一樣有生老病死。

沒有一種制度是憑空誔生,必是由舊制度衍生出來。大部分制度,幾乎都胎死腹中,或者長不大,存在很短時間便消失。

如果一種制度可以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,它就可以扎根,它就會開始成長,它會為適應社會而改變。它會發現一些人可以令它更為強大,於是理所當然向這些人靠攏--換句說話,當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明白這個制度,就會慢慢地成為特權階級。

特權階級,可以是籠斷權力(獨裁),籠斷經濟(貧富懸殊),籠斷知識...

不公平導致社會問題,但它已經難以改變,它已經老了。制度已經僵化。

為了不被取代,它會不惜一切代價,但它最終會死去,被社會遺棄。由這段時間到新制度扎根,這是最動盪的時間。然後,又一個新循環。

『當市場失效,政府就要介入』?

因為任何經濟制度,都必然出現貧富懸殊。若然使用一個機制必然引起一個結果,怎麼可以說這個結果的出現表示該機制失效呢?

唯一可以說的,『市場失效』只是『貧富懸殊』或『經濟實況未如所料』的代名詞,沒有實則含意。

自由市場,是指政府不直接介入民間經濟活動。但政府的這個態度,其實已經在影響市場。玄一點的說,不介入就是一種介入呀!

如果這樣理解,則『當市場失效,政府就要介入』沒意思,因為政府無時無刻不在介入市場。

貧富懸殊是起因是一小撮人特別善用固有制度。善用固有制度的人,當然善於以政府打交道!他們未必真的需要勾結官員,只要善用制度引導政府就是。

想想看,當有困難時,誰最容易得到政府幫助?這些善用固有制度的人呀!請睜大眼看清楚,美國國有化銀行,最大得益者是誰?!

如果這樣理解,則『當市場失效,政府就要介入』很有意思,不過這是那碼子的改革?

大蕭條的美國或文革後的中國,是相對容易進行制度改革。在雖然差,但又未算很慘時,想殺死一個制度,何談容易?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