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dThis

Share |

Thursday, November 06, 2008

投資大謊言

《The Big Investment Lie》在2006年出版,作者Michael Edesess是純數學博士,從事基金工作多年。他的公司從基金客戶收取可觀的管理費,但卻幫助客戶賺取不高的回報!當然啦,若公司投資表現偶以優於大市,定必大吹大擂;若表現不理想,是因為一般投資者不理性,以致市場失效。

作者的公司,並非個別現象。他從數據發現,大多數星級基金經理,只是在偶然的好運道下,短時期回報大幅領先市場。只要以後不大槽榚,客戶仍然被以前的好業績吸引,源源不絕獻上管理費!

唯一例外,是股神畢菲特的巴郡。畢菲特投資一些優質的『落後股』,雖然風險較高,但以其財力及不計較短期得失的耐性,賺取長期平均較高回報。這個人人都懂,但畢菲特與巴郡客戶同一呼吸,賺的是自己投資,而不是掠取高昴的管理費。

假如有永遠高於市場回報的投資策略,其他投資者會如鯊魚嗅到血腥,結果整個市場都用個投資策略--結論是,如果一隻股票在市場佔有多少比例,在這個投資策略就應有多少比例。這就是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奬三位得奬者Harry M. Markowitz, Merton H. Miller, William F. Sharpe的結論。

隨後,就出現了『火箭專家』以及大量的『先進模擬系統』,目的是用極有限的資源,計算出市場佔有率的分佈。但真的有可以戰勝市場的電腦程式嗎?有名的LTCM,擁有最多的博士員工,結果失敗收場。

投資市場是一個「碎形」,小尺度與大尺度有統計的相似性,結果是市場變幅乃是一個布朗運動,這一刻不能預測下一刻的發展。作者說,那些金融專家,無視這個經濟學原理,要設計出有預測能力的數學模型,就如工程師強要制造永動機一樣荒謬。

作者又說,很多公司明白這個問題,但又不可以放棄送上金蛋的客戶,唯有用上各種投資大謊言!

筆者發覺,原來有更離譜的謊言。2008年11月4日,曹仁超在信報專欄《投資者日記》上說:『AIG出事,證明風險models雖然喺大學模擬電腦上可行,但喺真實世界卻失敗。』根本沒有這樣的模型,投資者諉過於人,無甚於此!

作者憶述,初入行時對投資全無認識,但他的數學思維,令他短時間內成為研究部門主任。他有機會和Myron Scholes (Black-Scholes模型的發明者,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奬者)合作。但他發覺,學術研究只是花瓶,整個行業對清楚嚴謹的理論根本視若無睹!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