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導說, 兩粒3mm大的鑽石, 出現量子缠结現象, 即一粒的形態改變, 另一粒同時有反應. 進一步證明, 量子現象, 並不是幾十年前所想, 只出現於極微細範圍.
(我更想知的是, 鑽石與女人, 是不是都有量子缠结現象?)
這不是恐佈片情節: 兩個在享受性愛; 突然女方受針刺而癱瘓 接着她被拉進洞穴內; 男方因為身體相連, 亦掉了下去; 最後兩個被活埋及生吞...
這是澳大利亞瘟疫蝗蟲( Australian plague locust)的命運, 它是黑掘土蜂( black digger wasp)的主要目標. 掘土蜂會把蝗蟲扯入巢穴, 變成孩子的口糧. 當去年十二月南澳洲蝗災時, 掘土蜂乘機準備了豐富的兒童大餐. Macquarie University 的 Darrell Kemp 目擊了這個盛況.
Kemp 發現交配中的蝗蟲, 遠較單獨的蝗蟲, 易受攻擊. 前者雖然只漸整體蝗蟲的百分之三, 卻漸了受功擊蝗蟲的百分之三十. 單獨的蝗蟲, 雌性每200隻有一隻被捊虜, 雄性一隻也沒有; 交配中的蝗蟲, 不論雌雄, 每10隻就有一隻被摛--說真的, 交配中的雄性有些兒"無辜辜", 因為掘土蜂只針刺雌性, 但雄性的話兒受制, 結果一同被活埋!
"性愛會增加被捕獵的風險", 是一個沒有很多真憑實據, 但又廣為接受的想法. Kemp的研究, 給出一個堅實的例子.
Reference: Kemp, D. (2011). Costly copulation in the wild: mating increases the risk of parasitoid-mediated death in swarming locusts Behavioral Ecology DOI: 10.1093/beheco/arr173
O.deletron身體呈深紅色, 約五英寸長, 有倒鈎及吸管的長臂. 多數魷魚及八爪魚都有一條特別長臂(hectocotylus), 有附加功能, 可以纏着異性, 粘上一個精子包, 內藏上百萬計的精子. 這些精子包是外露的, 是以科學家能夠觀察到. 但 O.deletron 卻例外地有着獨立的陽具.
Hoving發現, 不論雌性或雄性的O.deletron , 都發現身上附有精子包.
這只是 動物同性性行為的一個例子. 對魷魚等的同性性行為, 包括雌性的同性性行為, 科學家亦早有記錄. 在其他種類的雄性魷魚上, 亦曾發見過棈子包.
當然, 單單雄性身上有精子包, 不代表是同性性行為. 有些情況是, 雄性魷魚自己的精子包, 於被補時爭扎或與雌性交配時的動作, 不小心於在自己身上. 不過雄性O.deletron身上的精子包, 並非在自身陽具可以觸及的範圍, 所以肯定是由其他雄性放上去的.
最後的問題是 O.deletron 為何浪費精子在其他的雄性上? Hoving 估計是要快. 魷魚生命短暫, 要把握時間盡量交配. 而O.deletron 的雌性及雄性相當類似, 與其浪費時間明白對方的性別, 不如交配了再算!
Reference: Hoving, Bush & Robson. 2011. A shot in the dark: same-sex sexual behaviour in a deep-sea squid. Biol Letters http://dx.doi.org/10.1098/rsbl.2011.0680
題外話:
Reference: Thomas van de Kamp, Patrik Vagovič, Tilo Baumbach, & Alexander Riedel. “A Biological Screw in a Beetle’s Leg.” Science, June 30, 2011. DOI: 10.1126/science.1204245
Image: van de Kamp et al., Science
新聞: 微觀世界中, 電及光都可以同一時間出現兩種或以上物理狀態. 形象上說, 就如一隻貓可同時生或死 (見Schrödinger’s infamous cat ). 近三十年來, 科學家不斷測試這微觀世界的大小, 發現愈來愈大的東西可以在特定情況同時展現多種狀態. 最新的發展是一個由430粒原子組成的分子也能出現這現象. 這個比胰島素更大的分子是由包括University of Vienna等機構的科學家製成.
方法: 科學家把一股該分子的氣流, 逼過一組三個裂縫—這是傳統雙裂縫實驗(見 double-slit experiment)的更新版—並測試分子流如何穿越. 圖象顯示明顯的干涉現象(見 superposition), 表示分子同時出形多種狀態.
其他:
未來: 更多的研究, 更大的物件. Arndt在接受Nature News訪問時稱, 人工製作的分子容易處理, 但他們的目標是研究病毒的量子物性, 但仍有很多技術困難.
文獻: Gerlich, S. et al. Quantum interference of large organic molecules. Nat. Commun.2:263 doi: 10.1038/ncomms1263.
看似透明的昆蟲翼,原來竟有燦爛的色彩。
昆蟲翼其實有兩層透明膜,當受到光綫照射,便會反射出彩虹的光芒。有點似油面或肥皂泡。
但兩層透明膜的曲面,保證反射的花式是固定而非隨機。而且,幾乎任何角度都清淅可見。
而這種花式,是與昆蟲的種類及性別有關。
既然任何角度清淅可見,為甚麼科學家以前見不到?
因為研究透明翼,科學家會將它放在白色背景。而這種花式,要在深色背景才看得清楚!
這些花式有甚麼用?求偶?
Images: 1) Fruit fly against white and black backgrounds./PNAS. 2) Patterns in fly wings (top half) and wasp wings (bottom half)./PNAS. 3) Composite image of fly against white and black bacgrounds./PNAS. The images are all true-color, modified only by a 10 percent increase in color saturati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