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dThis

Share |

Monday, May 22, 2006

策略的作用

今天聽過諾貝爾得奬人Robert J.Aumann的演說,題目為『戰爭與和平』。說的是,短期的合理行為,長期未必是最好。他用的是以下例子:

乙:忍耐乙:鬥爭
甲:貪婪20,0-1,-1
甲:公平10,10-1,-1


驟眼看來,若甲貪婪而乙選擇容忍,便是一個平衡。因為沒有一人單獨改變會有更好結果。但如果情況是不斷出現,乙可以用兩敗俱傷的策略來迫使甲公平行事。

且容我用出名的囚犯困境(Prisoner's Dilemma)也來說一說:

乙:忍耐乙:戰爭
甲:忍耐10,100,20
甲:戰爭20,0-1,-1


若一人戰爭而一人忍耐,發動戰爭者便會得到最大利益,結果是兩人都選擇戰爭,得出最壞結果!但如果情況是不斷出現,一次突襲的甜頭會被將來的戰爭抵消,所以較好的策略是不作發動戰爭者!

阿聯酋的外交官,向猶太裔的講者問及以巴沖突時,得到的答案是:以色列國內的Please Now行動,用意需好,但欲速不達。我想他的意思是,既得利益者的反彈,和得寸進尺的對手,把這個意願扺消了。冀求立即和平並不是正確的策略。

同日另一位講者,也是諾貝爾得奬人Robert A.Mundell,亦說:中國沒有以零通脹作目標,反而平衡了通脹。若以零通脹作目標,令匯率波動太大,反而不利平穩物價。

或者,現在香港的民主黨人,以立即民主為目標,反而令中共有戒心。波闌的團結工會,是多少年的等待,終於成功了。不是說香港也要這麼久才有民主,但民主派人士要有個清淅可行的策略。

同理,加拿大的種族歧視,基本上壓下去了。反歧視立法是有一定作用,但種族主義者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繞過這條法例。最有效的策略卻是吸納各地的移民,成為不可忽視的經濟和政治力量,令種族主義者為着自身利益也學會包容不同種族。

曾經有台灣人說:台獨是手段。目的是讓中共不敢胡來,兼送來一點甜頭。事實上急獨和急統都會適得其反。兩岸各自放棄急獨及急統,令民間往來帶來小陽春。將來,是那一個的策略較高明,是漸進式台獨,或漸進式統一?

最低公資是不可取的--實施結果是商界及工人兩敗俱傷--但以此作為逼迫商界的手段,卻也管用。從前,商界只懂用工運分子不理解的經濟理論抗辨;但自從多了支持最低工資的議員,商界開始提出「企業責任」或「公司助養」,以回應由低下層來的壓力。不過,這些策略遠遠不能抗衡這股壓力!

唉,天佑香港經濟!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