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i-Shun Cheung and Tuen-Wai Ng, A Three-Dimensional Voting System in Hong Kong
在過往, 我與拍擋吳端偉Patrick曾先後在明報, 獨媒體, 蘋果日報 及 HKU@Science發表過關於立法局數學模型的零碎文章。 但相關的學術論述, 則因種種原因而尚未能正式發表。 立法局對2012政改投票在即, 在Patrick同意之下, 決定把我們的文章在此公諸同好。
在此略略講述文章內容:
1. 香港立法局是個三維架構。 簡單而言, 若某機構, 一個議案需要n種大多數贊成, 才可通過, 則該機構是個n維架構。 簡單大多數的單議會是一維, 雙議院是二維, 尼斯條約下的歐洲議會是三維(見這裡), 而暫時不見有四維架構的真實例子。 香港是歐盟以外唯一的三維架構。 何解三維? 政府議案是的簡單大多數, 加上私人議案是直選組別與功能組別的各自大多數, 所以有三種大多數, 即三維。
2. 這個架構給與港府一種結構上的權力。 我們完全不需考慮功能組別的構成, 單是分組點票的機制便已能給港府一定的權力。 吊詭的是, 雖然港府權力在此機制下, 大致會隨立法會人數上升而增加, 在今次2012方案下, 卻反而減低少許, 算真的有點民主成分增加罷(苦笑!)
純學術而言, 我們在文章引入虛擬代表, 用以研究立法會架構。 這方法或可對其他有因法案種類而出現不同投票程序的機構, 引入新角度思考。
從實際而言, 我們在文章中沒有考慮立法會的組成。 假設這方案真的通過, 我們應該計算有建制派支持的政府, 它的實際權力如何?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我本人對2012這個方案的通過與否, 傾向有點"So What?"。 若終極普選取決於中央的態度, 則本方案通過與否, 真的對普選進程有很大影响嗎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